三个镜头下的“山乡巨变”
文明乡风,是乡村振兴之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培育文明乡风”“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”。10月29日至30日,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。
文明乡风,是乡村振兴之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培育文明乡风”“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”。10月29日至30日,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。
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,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。这部史诗的主线,并非是对外部模式的简单模仿或依赖,而是一条贯穿始终、熠熠生辉的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之路。正是这条道路,在实践中重塑并坚定了中华民族的自信,最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实
近一年来,父母在“李家的”群里最喜欢发的,是老家窑洞的施工进度。一段段配着堂弟最“土”武乡话解说的视频,让在北京、太原、长治、潞安的我们四个兄弟姐妹一遍遍看,吸引力绝对不下于超级大片,尽管感觉施工进度有点慢。
几乎每天都有秋雨在淅淅沥沥的下,偶尔天晴一下,一天更多的时间都是阴沉着天。
当你在直播间对着AI生成的国风特效欢呼时,陇东高原的窑洞里,一支笔正蘸着晨露在黄土墙上书写。六十年来,曹焕荣用文字丈量董子塬的褶皱,像老农用镢头翻耕土地般,把文化基因的密码一锄一锄地刨出来。
那截短小的粉笔,于黑板之上轻盈舞动,勾勒出知识的浩瀚轮廓,引领莘莘学子在学海之中遨游;那方狭窄的讲台,宛如一座知识的灯塔,搭建起通往真理与智慧的桥梁,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;那一番番谆谆教诲,如潺潺溪流,流淌着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怀与期望,滋润着每一颗求知的心灵;那
这个农具叫戽斗,取水灌田用的。有点像斗,两边拴绳,使用时两人对站,拉绳汲水。依然记得小时候,我和老姐站在池塘的两端戽水的情景。如今都是抽水机抽水,很少看到人工戽水了。戽斗也就失去用武之地。
日前,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陈文亮,学术副院长钱婕和新闻系青年师生组成的“新传学子延安行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从延安革命时期的一把“镢头”出发,以“耕耘新闻事业”为行动准则,以“一条主线、三个阶段、双重收获”的实践育人新范式,打造了一堂行走